本文无意探讨仿品 (假货) 产生的根源,也不教您如何从外观或质地来判断商品的真假,而是尽量以中立和客观的态度,揭秘韩国代购圈里的那点事儿,对买卖双方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简单剖析,教您如何识别骗子的套路,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。
如果有小伙伴喜欢用很少的钱去购买一件仿品,并且自己很开心,那就很好呀!你情我愿的事儿,几十元的快乐,还要什么电动车!
但是,拿着近乎正品的钱,去买了一件假货,卖家还信誓旦旦宣称 「保证正品」,那就太恶劣了!蓄意欺骗,恶意满满!
有跟正品一模一样的假货吗
刷抖音,或者看新闻,经常会见到 「某某品牌怒斥广州仿制品难以鉴定」、「恳请别再仿造」 等等的标题。

那么,真的有跟正品一样的 「仿货」 吗?类似于上面那种新闻,我是不相信的。
骗骗普通的消费者还可以,但要说让厂家也难以鉴别,那就太 「过分」 了。退一万步来说,就算厂家确实 「难以鉴别」,他们可能把这种事儿大张旗鼓说出去吗?如果真假都一样,厂家都无法鉴别,那么怎么来维护高端奢侈品牌的 「尊严」?怎么跟高端消费客户群体们 「交待」?堂堂的品牌厂家,难道会替 「仿造者」 站台吗?
所以说,上面的新闻,不可能出自品牌厂家。品牌从自身的利益出发,他们会抨击假货给消费者带来的危害,但类似于讨论 「厂家也难以鉴别」 这种话题的人,别有用心。
类似于 「某某品牌还赶不上山寨货」、「几万的包包用一个周就坏掉了」,这种新闻也出过不少,但更多是戏谑之语。几十上百亿美金的厂家品牌,其制造工艺会真的赶不上 「山寨」?真当老牌帝国主义是 「抗战神剧」 中猪一样的存在了吗?所以说,当个笑话听听是可以的,要较真可就输了~
所以说,这种带着 「噱头」 的 「标题党」 新闻的炮制者,基本都是 「仿货」(假货) 的制造者和销售者,他们以此来证明自家的 「仿货」 质量过硬,敢与品牌厂家 「竟短长」。
「仿货」 产业链上游的生产者和销售者,是假货的始作俑者。 他们一般会直言自己的产品不是正品,但不直说是 「假货」,一般用 「仿货」,「A 货」,「完美复刻」,「1:1 真实细节」 等等关键词代替,小伙伴们很容易能够分辨。
至于 「外贸尾单」、「原单尾货」,这种的也是假的。还有一种说法是 「老鼠货」,记得擦亮眼睛,基本都是骗子!先了解下什么是 「老鼠货」。
初代的老鼠货:在早年间的确出现过工厂或品牌商管理不严,流出一些正品,但是数量极少,根本不会流通到市面上。而且现在随着品牌方的重视,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。
现在的老鼠货:指的就是广州代工厂生产的,代工厂或者内部员工绕过品牌方和很多正品主辅料供应商产生联系,凑齐正版的原料进行生产,据说可以过第三方鉴定。但事实上,原材料属于品牌方的核心机密,很多品牌方的中高层管理者都不一定了解这方面信息,更何况代工厂。本质上只是材料的组装加工厂,怎么可能完全绕过品牌方和正品主辅料供应商产生联系呢?
更有可笑者称自己的 「朋友」、「亲戚」 曾经在代工厂上班,他们流出一部分的原材料……这个就是纯粹为了抬高自己价格的营销话术了,如果他身边真的有人接触过代工厂他就不会说这样的话,因为真正的代工厂情况是,工人在加工过程中如果损坏了一小点原材料,哪怕是一颗小螺丝都要上报回收的,要流出能组装成一个成品包的材料是难于登天!
更何况随着国内的代工厂外迁,以及各个品牌产品版本的迭代更新、技术的改变,就算有人真的手握当初的正品原料,生产出来的包包和现在的正品包包也是有区别的。
仿牌永远是仿牌,我们可以说它的材料上乘,做工上乘,相似度极高,但是一定要给它打上走私货、老鼠货等标签去碰瓷正品,那真的是不厚道!
绝大部分骗子都缺乏耐心
我这里说的骗子,是专指把 「假货」 当 「正品」 来卖的人。如果卖方明确表明是 「假货」,那么交易中的买方并不会觉得自己被 「欺骗」,卖方也不被认定为 「骗子」。
西哲有断语:你可以骗所有人一时,也可以骗一些人一世,但你不可能永远骗过所有人。说的是,把时间拉长,把人群扩大,骗术、骗局就会露出破绽。
一般的骗子,大概率是没有耐心的,因为在羊群漫山遍野的今天,他不会也不必可着一只羊往死里薅羊毛。
除非你成为骗子的特定目标,否则只要增加他骗你的难度,也就是需要更长的时间、更多的投入才能得逞,骗子就会知难而退,去寻找下一个目标了。(备注:恋爱脑也可以参考下,防骗绝招)
可见,行骗有着很强的 「职业性」,会做成本管理,计算投入产出,追求性价比。从这一点看,如果对一个人、一件事看不清楚,不妨把时间拉长,跟对方比一比耐心,从而看得更清楚一些。
现实中,聪明的骗子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,骗一个算一个,他不敢长期,也没有耐心长期坚守 (敢于长期不挪窝的基本都在局子里了)。
比如微商,或者淘宝店主,只要你坚持观察半年以上,百分之八十的骗子就会 「原形毕露」,微信联系不上,朋友圈也不发了,淘宝店差评一片,或者干脆 「关门大吉」。
关于电商平台 (淘宝) 的骗局
就以淘宝为例吧,我们来揭秘骗子是怎么在平台上卖假货的。
一个典型的平台诈骗案例:
首先,他们需要一个 「不怕查」 的人。用这个人的身份申请全套的资质,或者是企业资质,或者办理个人银行卡来收钱。万一事发,也只能查到这个 「不怕查」 的人身上。
先申请淘宝店 (或者其他平台),开店,也可能是购买的老店,皇冠店铺也是有可能的。
然后就是疯狂刷单起量,一个月内狂刷几百单,短时间内把宝贝排名和流量做上去。

好评也全部是刷出来的:

店铺好评刷单有这么几个特点:1. 图文并茂,好话连篇,无一差评。2. 默认好评很少,超过一半的买家都进行了评论 (真实买家评论一般不会超过十分之一)。3. 收货时间与评论时间间隔短,一般是当天收货,当天评论。
相比较,正规卖家的刷单更接近真实交易。相对的,骗子的刷单手法比较粗糙,甚至连宝贝详情图都不太下功夫,只挂了几张宝贝图片,或者拿官方图片来用。因为骗子也要讲究投产比,不会在一个店铺上耗费太多精力,他们要迅速刷单起量,虽然会更容易被官方系统识别判定为 「刷单」,但那时候他们已经赚到钱了,换个店铺又重新开 「骗」 了。
买到了假货的小伙伴,如果提出质疑,在骗局前期,骗子一般会爽快的退钱退货,因为他们在这个时间段不想收到差评 (还没回本,要继续骗)。但在后期,会要求买家提供正品鉴证,以各种理由拖延,不予退货。如果消费者感觉 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」、「这点钱权当喂狗了」,那么,正中骗子下怀。
有些买家是买到送人的,自己不用,所以无从知道真假。有些买家是没有识别能力,不能判断真假。有些买家虽然觉得买到了假货,但维权困难,嫌麻烦,给个差评了事。
随着越来越多的被骗买家 「发声」,店铺的评分一降再降,很快到了平均分以下,甚至更低。评论区里的 「差评」 再也遮掩不住,平台官方也对骗子的店铺降权降流量,这时候,骗子会对产品降价,更加肆无忌惮,争取收割最后一波,然后关店走人。
给小伙伴们的三个建议 (如果有上当受骗的经历,可以联系客服加入维权群,大家一起出谋划策):
首先,不要贪便宜,如果价格偏差很大,一般就是假货。
其次,注意看淘宝评价。发现评论区的好评天花乱坠,越要警惕。100 条好评,不如 1 条差评。
最后,万一买到假货,坚决维权,不可差评了事,一定要求退钱。可以申请小二介入,要求买家提供各种资质证明,从中找出破绽。
关于真假混卖和第三方鉴别
奢饰品中,商品单值越贵的越容易鉴定,单值越便宜的越难鉴定!广大消费者越喜爱的,门槛越低,越难鉴定!
越是大牌子,保密性越强。越贵的单品,厂家在防伪的投入就越高,材质、做工、细节等方面要求苛刻,大大增加了假货的仿制成本。
一般来说,品牌柜台是不会提供 「鉴别真假」 服务的,因为这种服务 「吃力不讨好」,甚至会影响正常的销售。万一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,发生 「终日打雁却被雁儿啄瞎了眼」 的事儿,酿成新闻事故,会大大影响品牌形象。
另外,从品牌柜台的利益出发,他们恨不得把所有 「非官方渠道」 买到的商品统统认定为 「假货」,只有从自家柜台买的才叫好呢。
所以,一般都是由第三方平台来提供有偿鉴定的。至于第三方平台都有哪些,鉴定是否靠谱,本文就不再详细说明啦。下面说一下真假混卖的问题。
关于真假混卖的现象,化妆品最为严重,其次是一些小众潮牌,价值高的大牌奢侈品很少有这种情况。
先说大牌奢侈品这块,因为价格高,量少,所以基本没有真假混卖的问题。卖真货的就卖真货,卖仿货的就卖仿货,而骗子就是骗子,拿着仿货当真货卖,打一枪换一个地方,能骗一个是一个。三者泾渭分明。
再说小众品牌,价格不高,量大,尤其是在电商平台上卖的那种,比如 MLB,FILA,NERDY,EVISU,这几个还算是有名气的,此外还有好多的小众品牌,一般人不太熟悉的。
有人就专门对这种类型的品牌造假。并且对外宣称 「链路完整,手续齐全」,包括品牌方链路授权、全套清关手续证明、供货商清单等等,全部是有的。
我个人就碰到过一次,宣称是 「韩国货源」,同时提供了各种证明材料,但那个价格,真是 「辣眼睛」,具体的就不说了,反正不可能是真货,全韩国也没有那种价格,品牌方也不可能以那种折扣往外卖,量再大也不行。
个人推测他们所有的证明材料都是假的。怎么说呢,因为这些个证明材料,普通人没有鉴别能力,也没有那个精力去求证,所以说,拿这个来糊弄消费者罢了。
或者也有这个可能:所有的证明材料都是真的,但货源有问题。挂着羊头卖狗肉,商品来源渠道不正,是假货,所以才会有那么低的折扣拿货。
真假混卖的问题,最严重的是化妆品。
疫情之前,广州华强北明通美妆的正品货源,80% 来自韩国免税店,疫情后也有一多半。关键就是韩国货源便宜。但想拿到低价,一定要量大。
位于美妆代购链上游的商家,不是啥品牌都做的,他们有稳定的单一合作品牌。并且品牌方或者免税店对他们也是有要求,每次必须拿多少多少的货,拿不够就要换合作方。有的甚至是用 「包销」 的形式,货都给你,你负责往外卖,卖不出去不行。合作经销方也是 「痛并快乐着」~
这种上游的商家,并不针对普通消费者。他们也有固定的下游销售渠道,把货源分给二级代理,然后一级一级外下卖,最后到消费者手中。
处于美妆代购链中间层的商家,他们有上游渠道资源,会从各个上游商家那里少量拿货,并尽量丰富品牌和商品类目,让下面的代理和代购们可以一站购齐。
做 「一件代发」 的微商和代购们,限于自身实力,基本接触不到上游商家。
如果你去联系一个代购,他给你发来一张报价表大全,包括欧美、日本和韩国所有品牌,基本所有的名品香水和护肤品,并且 「保证正品」。一般说来,都是不可信的。
并不是说这种代购是在故意销售假货。而是说,这种非一手的货源,可能连售卖者本人都无法保证正品,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和精力来保证所有货品的渠道,假货可能在上游代理那个层次已经掺进来了。
维护 「全品类正品供应链」 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情,除了自持货源外,还要保证供应商的货源渠道,保证他们的也是正品,不掺假货。
相对而言,只卖某一类别或者几个品牌的那种货源渠道更靠谱些,他们对货源把控力度更强,甚至价格也更合适。
写在最后的话
想要买到正品行货,最好的办法还是去品牌专柜,或者网上的淘宝/京东的官方旗舰店购买。贵是贵了点,但放心。
经常出国旅游的小伙伴,可以到免税店购买,也是保证正品,因为没有税的缘故,价格要更低些。周边的国家首推韩国的免税店,大牌子最多,并且价格也特别好。
但喜欢 「钻牛角尖」 的小伙伴们又说了,万一柜台服务人员 「监守自盗」 呢?给偷换了怎么办?哈哈,如果这么想的话,抱着怀疑一切的态度,恐怕去哪儿也不敢保证买到 100% 的真货了。